培育科创“新质力量”| 多维赋能学子科研竞赛能力成长

发布时间:2025-10-24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为进一步激发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学子创新精神、提升综合能力,帮助广大同学全面了解双创竞赛的赛事规则、掌握备赛技巧、明晰备赛方向。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团委于2025年10月21日晚7点在东莞校区格物2A思政育人空间举办了新质力量科创培育计划--双创竞赛宣讲会。本次宣讲会由黄裕淇同学主持,学院团委书记吴嘉斓老师、优秀学子代表林于翀同学、各年级专业80余名同学参加活动。

宣讲会伊始,院团委青创部部长黄裕淇同学详细介绍了“挑战杯”、“中国国际创新大赛”、“东宝杯”、“攀登计划”等赛事的参赛要求、时间日程等,为同学们厘清了参赛的关键流程与注意事项。

学院团委青创部部长黄裕淇同学宣讲双创赛事


随后,我院优秀学子代表20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、2025年国奖奖学金获得者林于翀同学作双创赛事经验分享。林于翀作为本学院的“科研大神”,在双创赛事、专业竞赛、学习科研等各方面均有出色成绩!他从选题、计划书撰写、PPT制作、路演展示四个维度,结合自身经历拆解竞赛核心能力,为同学们点燃创新热情。

优秀学子代表20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、2025年国奖奖学金获得者林于翀同学作分享


林于翀同学重点分享了参赛关键要点。他强调参赛项目需兼顾可行性、创新性与实效性,既要凸显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,更要做好市场分析、精准抓住用户痛点,尤其选题要聚焦单一具体痛点深挖,而非泛泛覆盖多方向。谈及拿分关键,他指出计划书需“数据说话”,市场分析要附真实调研数据与竞品对比表;PPT制作要避免“文字墙”,可用动图或短视频呈现核心观点;路演则需按“痛点-方案-优势-成果-规划”的逻辑“抓重点”展示。

此外,林于翀同学也特别提醒,竞赛依赖团队协作,要重视团队磨合与主动沟通,需肯吃苦、多请教,主动联系指导老师,坚持自研创新,不能“为赛而赛”。他以“去了解,去挑战,去实践”鼓励同学们主动参与、敢于尝试,还分享了科研方向选取的渠道与方法,建议大家“每天一个进步,一周一个改变”,通过持续努力积累竞赛优势。

在互动交流环节,现场同学踊跃提问,围绕赛事信息获取、组队难题、计划书优化等问题向林于翀同学请教,他结合自身实践与见解,精准聚焦同学们的痛难点,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解答,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建议,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元思路和有力支持。

林于翀同学与同学们互动交流


宣讲会尾声,吴嘉斓老师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发言。她呼吁大家勇敢打破心理壁垒,“首先迈出实践的第一步,主动挑战自我边界”。老师特别强调,要充分把握竞赛这一宝贵契机,深度践行“以赛促学”的理念;在积极投身创新实践、锤炼综合能力的同时,也要兼顾学业基础、平衡发展节奏,最终将竞赛中的每一份收获,切实转化为个人成长道路上的持久动力。

学院团委书记吴嘉斓老师作总结发言


此次双创宣讲会为同学们梳理了双创竞赛的“参赛指南”,也通过我院优秀学子的榜样力量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斗志。希望同学们以深化竞赛认知为起点,着力激发学习兴趣与内在驱动力;以能力提升为核心,系统强化自身创新思维与竞赛实战水平;以氛围营造为助力,共同构建积极向上的创新生态;最终以个体成长反哺集体发展,为学院的高质量建设注入强劲动能。

宣讲会现场


图/童文亮、曹朵

文/官雨欣、黄裕淇

初审|吴嘉斓

责编|陈诗源

复审|帅莉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陈诗源

友情链接更多 >>